关于我国地铁消防安全问题及相应对策
发布时间:2017-08-29 11:48:09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需求的总量也在急剧增长,城市交通运输矛盾日益突出。与传统的地面交通模式相比,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工具,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准时、方便、节能环保等优点,在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许多城市得到广泛应用。21 世纪初全国只有4 个城市共7条地铁线路,总里程146 公里; 而截至2014 年末,全国已有22 个城市建成地铁线路95 条,地铁运营里程达到2 900 公里。正在建设、已批准建设和规划建设地铁的城市还有很多,预计到2020 年我国地铁建成总里程将达到6 100 公里。
广东为邦消防检测有限公司:而随着城市地铁的迅速发展,地铁的消防安全问题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地铁具有客流量大、人员密集、空间封闭、设备设施复杂等特性,一旦发生火灾,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极为困难,极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必须重视研究分析地铁消防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一、地铁消防存在的问题
( 一) 相关规范不完善
地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交通运输体系,需要完善的设计规范作为消防安全的指导。目前主要的国家标准有《地铁设计规范》( GB 50157—2013)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 GB 5049—200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14) 等。许多开通地铁的城市也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标准,例如北京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 DB 11 /995—2013) 、上海市的《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 DGJ 08—109—2004) 。这些规范为地铁工程中的供电、信号、给排水、防灾等多个方面规定了设计要求,但是在消防安全的设计方面考虑得不够全面,且针对性不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疏散、防烟与排烟等重大安全问题。目前在评价地铁的消防安全设计时,这些规范并不能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地铁的特性和火灾防范的迫切性决定了地铁应具备更高的安全性能和标准。
(二) 消防审核监督困难
地铁工程规模大、项目复杂、建设周期长使得其审核监督有着许多困难。
1. 消防审核监督压力大
地铁工程是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工程,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在地铁的消防安全方面,消防设计的审核验收作为第一道防火墙,在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消防安全理念存在偏差,将地铁开通作为政绩工程,视为政治任务,重发展轻安全,甚至还有一些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干预消防审核监督工作,存在一些线路没有审核通过就施工建设,没验收合格就通车运营的现象,以牺牲消防安全为代价,从而给地铁安全带来严重的先天隐患。
2. 消防审核监督工程量大
地铁工程不同于单一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筑上主要由地下铁路、车站、控制中心、主变电所、车辆基地等组成,其设计周期长,工程量庞大,且大多需要性能化设计及专家论证,牵涉多、关联广,审核工程量与难度极大。
3. 消防人员经验不足
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建设时间早,已建成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地铁网络,除此之外,大多数正在建设地铁的城市都是首次建设,参与审核监督的消防人员对地铁工程建设情况缺乏感性认识,对地铁消防规范和消防安全技术不了解,如何严格执法开展审核监督工作是消防人员面临的困难问题。
(三) 既有线路设施落后和老化
就国内地铁现状来看,北京地铁1、2 号线建设较早,没有规范作为依据; 北京地铁4 号线、5 号线以及早期建设的天津、上海、广州、南京地铁是以1992版的《地下铁道设计规范》为依据; 目前运营和正在建设的大多数是以2003 版的《地铁设计规范》为依据。由于新旧规范的差异较大,以现有消防标准判断,既有的地铁线路消防设施不完善,功能缺乏,很难满足要求,例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就存在控制逻辑错误、主机容量不足、探测器误报率高、可靠性不强、新旧系统兼容性不强等问题。一些运营多年的线路存在原有设备老化严重,风机、空调、照明、扶梯、控制系统等电气设备长时间运行等问题。一些电缆无防火保护,未经阻燃处理,敷设混乱,电气火灾隐患严重。部分老旧地铁线路的通风系统存在问题,通风系统转换为排烟系统存在风量不足、风机耐受温度不高等问题。还有一些车站的地面风亭被圈占封堵,严重影响火灾时送风排烟能力。
( 四) 防火分隔措施不完善
现有车站均按规范将站厅公共区与站台划分为一个防火分区,与车站管理区、站内商铺、相邻物业开发间进行防火分隔。为了站台及站厅的使用功能需求,防火卷帘被大量设置。但随着地铁交通日益繁多,一些多线换乘站的公共区面积高达数千乃至上万平方米,这样大的防火分区是极不合理的。防火卷帘在实际使用中存在防火防烟效果差、可靠性低等问题; 一些管线穿越防火分隔未进行有效防火封堵,易造成烟气和火势的扩大和蔓延。
( 五) 安全疏散困难
地铁发生火灾时,应在6 min 内将一列进站列车所载的乘客及站台上的候车人员全部撤离站台到安全区。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列车车载乘客和站台候车乘客疏散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员流量大
地铁作为公共交通的重要工具,人员密集、流动性大。北京地铁日均客流量超千万已成常态,一些线路日均单线客运量超过百万,已经超过远期设计高峰流量,车站拥挤情况十分严重。发生火灾时客流会在站台层出现滞留,很难组织人员有序疏散。
2. 疏散路线长,疏散关系复杂
如果站台发生火灾,站台候车乘客要从站台经楼梯或扶梯到站厅公共区,之后经由检票口至站厅出口,再经楼梯或扶梯至地面出口,这样的路程已属不近。在一些大型的换乘车站,疏散通道距离更长,还会出现线上乘客与换乘人流没有区分导致交叉逆流的现象。另外由于地下商业开发不断深入,以及所建城市地质水文等原因,地铁站的埋深越来越大。目前国内换乘线数最多的一站为上海世纪大道站,是我国最大的四线三层换乘车站; 埋深最大的为重庆红土地站,深度达到60 m,从地面至车站站厅,有354 级台阶。随着地铁建设的不断发展,未来这些记录还会不断被刷新,疏散路线长、疏散关系复杂给地铁车站带来了更严峻的考验。
3. 疏散通道受限,疏散过程存在隐患
地铁发生火灾时,人员会在楼梯和扶梯口、通道口、检票口等节点处发生汇集,极易发生拥堵。特别是在检票机和用于分流引导的栅栏处,人员会受到严重影响。另外有一些车站没有设置站台屏蔽门,会导致人员疏散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隐患。仅2015 年上半年,北京已发生8 起乘客坠轨或跳轨的
突发事件。在火灾情况下,人员的慌乱、拥挤会加大坠轨事件发生的概率,可能会导致人员摔伤或接触第三轨而触电。在无障碍电梯的设置上,存在一些车站没有设置或者位置较偏、缺乏指示标志、因经由收费区至非收费区而不能自助开启等问题,给残障人员的疏散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 六) 商业开发带来火灾隐患
地铁前期建设投入多,运营维护成本高,单纯依靠票务收入难以弥补成本,绝大多数城市的地铁都处于亏损状态,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地铁引入商业开发。这些商业开发有上盖物业、站内商铺、相邻物业开发等形式。站内的商业开发增大了地铁站内的火灾荷载及引发火灾的可能性,占据了有限的疏散空间,给人员带来更大的危险,加大了疏散和灭火救援的难度。地铁车站与相邻物业开发的连接增多,破坏了防火分区的完整性。发生火灾时,由于相互联系和通报的不及时,易造成火灾的蔓延; 开口的增多,使得疏散路线变得更为复杂,地铁与相邻物业人流会发生干扰,不利于疏散的进行。地铁的站台、站厅、出入口通道内、隧道、车厢等部位设置有大量的灯箱、展板等广告载体,也都增加了地铁潜在的火灾危险性。过度的商业开发已对消防安全产生了威胁,地铁运营部门应加强消防安全评估,在保证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商业开发。
二、加强地铁消防安全的建议
( 一) 制定、修改完善相关地铁标准
有关地铁消防的规范标准不完善,制约了地铁消防工作的开展。在地铁建设方面,亟须一部专业细致的《地铁设计防火规范》作为评价依据,重点对地下车站、地下区间的防火分区、防火分隔、安全疏散、防排烟系统等方面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定,而其尚在制定过程中,跟不上城市地铁发展的步伐。在地铁的车辆、施工、改造、运营管理等方面,也都需要相关部门抓紧总结国内外建成地铁线的消防实践经验和教训,吸收地铁消防安全的先进研究成果,及时编制出台相关规范,为地铁消防安全提供有效的指导。
( 二) 消防审核监督的对策
消防部门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交流,做好地铁消防安全的宣传工作,切实做到安全第一,以人为本,加大各级领导对地铁消防安全的重视力度。在建或待建地铁城市的消防部门,要积极向已有地铁城市的消防部门学习地铁消防审核监督的经验和教训,了解掌握地铁消防审核监督的要点、难点,增强感性认识,为地铁工程的审核、验收以及后期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做好准备。在审查时,要注意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抓住主要矛盾,把握总体消防设计方案,分散审查各专项消防设计,重点审查涉及人员生命安全的防火分区、防火分隔、安全通道等内容。在审核验收时,严格把关,严格审核,确保不留先天隐患。
( 三) 加快老旧线路的消防改造
加快老旧线路的消防改造,完善地铁消防系统,对于提升地铁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做好老旧线路的消防改造包括:
( 1) 要针对老旧
线路存在的消防问题进行摸查走访,明确整改范围;
( 2) 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结合地铁线路、车站等实际情况,确定改造目标,做好整体设计,在设计时要考虑新旧系统的兼容问题;
( 3) 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
量监督和改造完成后的验收工作,确保消除隐患,满足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施工现场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已开通线路的消防改造往往不能影响地铁正常运营,由于改造过程中部分设施的停用,将导致车辆、乘客、施工人员安全风险极高,因此应尽可能采用过渡设备,地铁车站、施工单位、消防部队要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保证施工过程的消防安全。
( 四) 采取有效防火分隔
车站内的商铺与其他部位、车站站厅与相邻物业开发等往往设置防火卷帘作为防火分隔,为了满足消防要求,应限制防火卷帘使用的宽度和比例。在乘客疏散的路径不应设置防火卷帘,如有困难,应在卷帘两侧设置甲级防火门。车站与相邻物业间的连通通道应设两道卷帘,由车站和物业方分别控制,或者可以考虑在车站和商业结合部位设置保护喷头,防止火灾蔓延和扩大。穿越楼板、墙体、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物的管线应做好防火封堵,填充密实,防止火势和烟气的扩散蔓延。
(五) 保证人员安全疏散
地铁的疏散系统设计直接关系着火灾时人员的生命安全。在地铁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远期高峰客流量,并以此进行有效疏散宽度和安全出口数量的设计。换乘通道着火时不能作为疏散通道使用,要合理规划并区分换乘通道和疏散通道,避免人流出现交叉逆流。出入口通道超过100 m 时,应在通道中间加设直通地面的安全出口或采取满足安全疏散要求的措施。地铁内自动扶梯在火灾时应可作疏散用,运行方向与疏散方向相同的扶梯在火灾时应能保持正常运行,背向疏散方向的扶梯应能停止并反向运行且向乘客发出警告。检票口和栅栏在火灾时应能打开,不得影响人员的安全疏散。为了保证疏散时人员安全,应在站台两侧设屏蔽门。屏蔽门应按一级负荷供电,火灾时保证正常运行且能通过紧急按钮打开。地铁车站建设时应有同步建设的无障碍电梯等残障人用设施,位置应设计合理且有明显指示标志; 老旧车站应改造加装无障碍电梯; 没有条件的车站可设楼梯升降机等设施方便残障人疏散。车站应贴实际制定安全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发现问题,不断修改和完善预案。
( 六) 合理开发地铁商业
地铁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在保证地铁安全顺畅运营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商业是值得提倡的。要严格审核地铁站内设置的商业设施,出入口通道严禁设置影响疏散的商铺、广告和服务设施。地铁站内的商铺应作为独立的防火单元,与站厅设置良好的防火分隔,并可根据情况设置自动灭火设施、机械排烟和火灾探测器。地铁站内的商店严禁销售易燃易爆等危险物质。地铁车站与相邻物业的安全出口应分别独立设置,相互联络通道不得互为安全出口。要做好地铁车站与商业的防火分隔,加强信息沟通交流与联动控制,减小火灾时火势和烟气的蔓延。
三、结束语
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员出行问题亟待解决,地铁的建设高潮已经来临,然而地铁中的火灾发生率及火灾所造成的严重损失同样令人担忧。我国地铁消防还存在不少问题,要坚持预防为主,做好地铁设计、审核、建设、验收、运营以及日常监督检查等各项工作,消除地铁火灾隐患,确保地铁安全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