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旅游安全知识-“拼团游”安全合法吗?
发布时间:2017-09-30 09:30:28
十一假期将至,通过微信群等社交空间“拼团游”悄然流行起来,你敢约吗?如果真的发生意外,谁来担责买单?
调查:选择微信拼团游,多靠好口碑
进入大众旅游时代,越来越多人通过微信、QQ、微博、贴吧、空间、论坛等社交空间报名拼团、转账再出游。
长沙人雯子今年去宁夏等地游玩,就是通过某户外俱乐部的微信群报名,“先自行到兰州统一集合,再一起出发。”她觉得,微信拼团挺好,都是热爱旅游的人,只不过多一个领队组织,方式灵活,线路选择也很个性。
长沙小学老师肖妮刚刚结束微信拼团的西北游,“有网站,感觉挺正规,电子合同也发到邮箱里。”
记者采访了10余位有类似经验的出游者,他们偏好这种介于旅行社和自由行之间的出行方式,多是靠口耳相传和信任,但对安全事故的责任界定和风险防范,大家的神经似乎都有点“粗”。曾经通过QQ群参加拼团游的驴友透露,类似“费用AA制,风险自担,活动发生一切事故后果自担”这样的话术,十分常见。
警惕:部分社交拼团游可能涉嫌违法
除上述不以盈利为目的、纯靠兴趣组织的拼团游,还有一种带经营性质的拼团游,线路也有报价,流程与旅行社很相似。
湖南海外旅行社市场总监许丁告诉记者,现在流行的微信拼团游和当年的AA制户外旅行性质相似。“与传统旅行社参团相比,这种拼团游前期宣传包装的趣味性更强,游客的参与感也更强,很多线路的规划值得我们旅行社借鉴学习。”
但他也认为,这种拼团游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大多需自行负责,风险自担,“与专业旅行社相比,网络拼团游的风险管控、预测能力、应急预案和措施还有差距。”
一个资深专家透露,其实QQ群、微信群、俱乐部、户外组织做到一定规模,也不可能一直以非盈利为目的,早晚会走上盈利为目的的道路。
但更值得警惕的是,市面上不少拼团游的组织者,实际上是没有旅游从业及经营资质的企业。
此前,长沙曾出现一些非旅游企业打着旅游的幌子,以低价游吸引顾客,实则销售产品。这些组织者并不具备旅游的专业知识和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属于违法违规行为。
提醒:法律监管尚存空白,需谨慎选择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每到假期,针对微信、QQ群等渠道出游的投诉呈上升趋势。此类网络拼团的投诉由于缺乏依据,维权困难,一般只能不了了之。
因此,有关部门建议,游客在参团旅游之前,一定选择有营业执照、许可证的旅游服务单位。即使通过微信等社交渠道报名,也一定要签订合同、开具发票,否则一旦遭遇侵权便很难维权。
因为,在执法过程中,有些拼团游并非旅行社组织,单纯通过链接、朋友圈报名,风险较大,难以得到法律保障;还有的打着AA制的名义,尤其是熟人间的拼团,在法律上不算是一种经济行为,一旦出现问题也很难维权。
网络拼团组织较为涣散,对于安全责任没有明确界定和保障。建议在选择不熟悉、风险较高的旅行项目时,最好通过旅行社出行,在风险承担、安全性、专业性上都有一定保障。如果选择拼团出行,一定要做好攻略、评估安全风险,确保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